溫泉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物質,對人體有一定的幫助
溫泉熱浴不僅可使肌肉、關節松弛,消除疲勞;還可擴張血管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人體新陳代謝。
大多數溫泉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物質,對人體有一定的幫助。對于養生而言,泡溫泉更是許多人喜愛的一種形式。
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,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。
古代醫學認為,人與天地相應。這個觀點是千真萬確。天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之輪替。人也隨著四季的輪替而變化,所以人與自然都出現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規律。人們的脈搏也出現春弦、夏洪、秋至、冬石的現象。就現代醫學而言,夏天天熱,血管擴張,血壓偏低,脈搏浮大。冬天天冷,血管收縮,血壓偏高,脈搏見沉。冬天是一年當中靜止時期,萬物收藏,對人來說,冬天也是人們進入休閑時期,體內新陳代謝相對緩慢,消耗相對減少。因此,冬天養生保健是最佳時期。
冬季養生八大原則
一、要少出大汗
冬季屬陰,以固護陰精為本,宜少泄津液,故冬“去寒就溫”,預防寒冷但不可暴暖,尤忌厚衣重裘,向火醉酒,烘烤腹背,暴暖大汗。
二、要健腳板
健腳即健身。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,襪子勤洗勤換,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,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。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,活動雙腳。早晚堅持搓揉腳心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此外,選一雙舒適、暖和輕便、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。
三、要防犯病
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,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、中風的發生,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、風濕病、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。因此,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,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,備好急救藥品。同時還應中式耐寒鍛煉,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,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。
四、要水量足
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,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及需水分滋養,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。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于2000~3000毫升。
五、要調精神
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。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式就是活動、慢跑、跳舞、滑冰、打球等,是消除冬季煩悶,保養精神的良藥。
六、要空氣好
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,應注意??糯巴ǚ緇黃?,或在室內放一臺負離子發生器,以清潔空氣,健腦提神。
七、要粥調養
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。營養專家提倡晨起食熱粥,晚餐宜節食,以養胃氣。特別是羊肉粥、糯米紅棗百合粥、八寶粥、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為適宜。
八、要入睡早
冬日陽氣肅殺,夜間尤甚,古人主張“早臥遲起”。早睡以養陽氣,遲起固陰精
冬季抗寒防病方法
冬天氣候寒冷,人們很容易感受外邪、風寒、引起感冒、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。那么如何才能在冬季預防感冒呢?生活上我們要注意什么呢?
一、常喝白開水
冬天氣候干燥,人體極易缺水,常喝白開水,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,還可起到利尿排毒、消除廢物之功效。
二、常喝棗姜湯
用大棗10枚、生姜5片煎茶,每晚服用一次,能起到增強人體抗寒能力,減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。
三、堅持冷水洗臉
可增強人體耐寒、抗病能力,起到預防傷風、感冒之目的。
四、床頭常放柑橘或薄荷油
柑橘性溫,散發出來的強烈氣味可祛除病毒、床頭擺柑橘,可預防上呼吸道疾病,睡前吃幾瓣橘子,能化痰止咳。用薄荷油一小瓶,置于床頭邊,用漏氣的瓶蓋蓋好,讓薄荷氣體慢慢散發,也有治頭痛、鼻塞之功效。
五、夜臥桑菊枕
冬桑葉和秋菊可清目醒腦治感冒。用其作枕芯,使人頭腦清新,入睡適宜,也能防治感冒。
|